2015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知識點速記: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湖北2015年成考專升本政治知識點速記: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將于10月24、25日舉行,湖北成人高考網整理了2015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知識點速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社會規律及其特點
(1)社會規律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與自然界不同,社會歷史是由人和人的活動構成的,它是人們的活動及其結果的總和。馬克思指出,歷史不是某種神秘精神力量的工具,“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沒有人的創造性活動,就沒有社會歷史及其發展。這正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根本區別。社會規律正是形成于人們的實踐活動之中。人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認識、利用和駕馭社會規律,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可以對社會發展的可能途徑進行能動地選擇,從而創造歷史。(2)社會規律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才能存在、實現和體現。
自然規律無論人類活動是否參與,都在起作用。與自然界不同,實踐是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是社會存在和運動的方式。社會規律不存在于人們的實踐活動之外,而是存在并實現、體現于人們的實踐活動之中。
(3)社會規律主要表現為統計學規律。
人們的實踐活動紛繁復雜,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層出不窮,千差萬別,在現象上表現為多樣的偶然性而不重復;歷史必然性即存在和實現于偶然性之中,社會規律和發展趨勢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和層出不窮的歷史事件表現出來,主要表現為統計學規律。
社會規律雖然有其特點,但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相對穩定性以及普遍性、重復性,不依人的意識、意志為轉移。
社會規律同人的自覺活動辯證統一的基礎是實踐。社會規律就是人們“社會行動的規律”,而人們的自覺能動性和創造歷史的作用也只有在認識和遵循社會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對社會規律的認識越全面越深刻,人的自覺活動就越自由,其作用就越大。
社會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和人的創造活動的辯證統一。我們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深入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積極探索當代社會發展的規律性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特別要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認清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不為歷史發展具體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曲折和偶然性所左右,走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把探索、尊重社會規律和發揮自覺能動性辯證統一起來,才能不斷奪取更大的勝利。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產生;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狀況;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和方向;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
(2)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 。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阻礙和破壞生產力的發展。
(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兩者的矛盾運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生產力不斷發展,生產關系則相對穩定。兩者之間總是存在著矛盾。新的生產關系剛剛建立時,是基本適合生產力發展的,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到一定程度,它就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最終導致生產關系的變革。這就是兩者之間“基本適合→不適合→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
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這一規律的基本內容是:生產力始終是決定性因素;生產關系的性質及其變化發展,生產關系是否需要變革以及變革的方向和形式,歸根到底取決于生產力發展狀況;生產關系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是否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
這一規律具有重大意義:在理論上,它是我們科學理解社會歷史的鑰匙,它是我們觀察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本出發點。在實踐上,它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是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的理論依據。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某些方面、環節和具體制度所進行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自我完善。這一規律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我國的生產力是相對落后、多層次的,我國的生產關系應當適合生產力的這種狀況;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它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指同生產力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及設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上層建筑是根源于經濟基礎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有什么性質的經濟基礎,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和變革。
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總要利用政權和意識形態的力量,促進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并同有害于自己經濟基礎的現象作斗爭;上層建筑適合自己的經濟基礎的需要時,就起促進作用,不適合時,就會阻礙自己的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它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力量。
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兩者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運動是建立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基礎之上的。當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基本適合生產力發展之時,為它服務的上層建筑和它是基本適合的;當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之時,上層建筑同生產力發展引起的經濟基礎的變革要求之間就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從而要求上層建筑的變革。兩者的矛盾運動也是“基本適合→不適合→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過程。
2.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體現了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的基本內容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的性質及其變化發展,上層建筑是否需要變革及變革的方向和形式,取決于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這一規律的重大意義:在理論上,要堅持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辯證原理,反對否認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片面夸大上層建筑反作用的唯心主義上層建筑決定論,也要反對忽視和否認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機械決定論和自發論。在實踐上,這一規律為觀察研究社會問題提供了科學方法論,使我們能正確分析社會的經濟同政治、思想現象之間的關系。這一規律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是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對上層建筑的某些方面、環節和具體制度的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這一規律指出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提高效率,維護安定團結,激發黨和國家的活力,保持和發揚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為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政治保證和環境,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熱點關注: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湖北成教網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成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件。